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2162家電力行業企業成為首批納管企業,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累計運行114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全國碳市場自啟動以來,碳定價機制正逐步被社會廣泛接受,并開始納入到其他大宗商品定價模型中。
2021年12月26日,有色網正式上線低碳鋁這一新品種,其定價模型直接與全國碳配額交易價格關聯。碳市場將為雙碳領域相關投資提供直接的成本收益核算依據,也為企業核算其真實的運營成本提供支撐。
作為未來推動深度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抓手,氫能被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寄予厚望。我國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持續推動能源革命加快發展有規模有效益的氫能源。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將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發揮碳市場價格引導作用,推動氫能源與其深度融合以實現高質量發展。
碳定價的機理
碳定價是解決全球氣候變化的一項經濟措施,其理論根源包括外部性和產權理論。外部性是指一個經濟主體(生產者或消費者)在自己的活動中對旁觀者的福利產生的一種有利影響或不利影響。這種影響帶來的利益或損失,并非由生產者或消費者本人獲得或承擔,是一種經濟力量對另一種經濟力量“非市場性”的附帶影響。
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是一個具有強負外部性的問題,給全人類帶來共同的挑戰——全球氣候危機。碳定價則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效的價格支撐工具。通過碳排放權明確定價,可以對具有正外部性的活動給予市場化獎勵,鼓勵其發展,對具有負外部性的活動予以約束,使其成本內部化。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碳定價通常分為碳稅和碳交易兩種。目前,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因地制宜,既有采取碳稅的,也有采取碳交易的。對負外部性活動征收稅費,提高其成本進而約束或消除負外部性,這種稅收被稱作庇古稅(Pigovian tax),是碳稅的重要理論基礎。碳交易的理論基礎則源于科斯定理,如果存在產權劃分,交易成本較低且參與人數較少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私下談判來解決外部性問題。上世紀80年代美國運用這一理論成功治理二氧化硫污染,證明這一套體系的有效性。
總體而言,無論是碳稅還是碳交易,其目的是給碳排放一個明確的價格信號,通過價格傳導機制,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以反映真實的成本收益。
氫能對深度減排的重要意義
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都高度重視氫能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20多個主要經濟體已將發展氫能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相繼制定發展規劃、路線圖以及相關扶持政策,加快產業化發展進程。據中國氫能聯盟統計,全球已規劃吉瓦級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近30個(含綠氨項目配套),氫冶金項目11個,建設加氫站近600多座,示范運行燃料電池汽車近5萬輛。歐美日韓澳等經濟體紛紛斥資打造大型區域性清潔氫能中心,以推動實現氫能供給保障、產業集約發展和生產安全監管。
發展氫能產業,推進我國能源體系加快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要求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擴大氫能應用領域,支持碳達峰專項行動。
根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報告2020》研究表明,2060年,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從目前的3342萬噸增加至近1.3億噸左右,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20%。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低碳清潔供氫體系的減排量有望達到17億噸/年,約占當前我國能源活動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17%。2020年12月29日,中國氫能聯盟牽頭率先發布全球首個《低碳氫、清潔氫與可再生能源氫的標準與評價》。
從我國目前的氫氣供應結構看,化石能源制氫依然是氫氣的主要來源,清潔氫的發展方興未艾。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示范應用明確鼓勵綠色氫能的使用,并對低碳氫和清潔氫給予相應的獎勵標準。河北張家口、寧夏寧東以及成都等地相繼提出了清潔氫的發展思路和目標。
2022年1月31日,中國石化所屬燕山石化順利通過基于該標準的認證,成為國內首家獲得清潔氫認證的企業,助力“綠色冬奧”。從目前的成本對比看,清潔氫的成本遠遠高于其他工藝,在沒有碳定價的情況下,傳統化石能源制氫所產生的負外部性無法被內部化,清潔氫的正外部性也無法得到有效的補償。
碳定價對氫能市場價格的影響
根據國家的整體部署,未來包括電力、鋼鐵、石化化工等八大行業將被納入到全國碳交易體系,八大行業中既有石化化工這種直接生產氫氣的行業,也包括鋼鐵、建材等氫氣的需求方。由于各個行業的邊際減排成本不同,碳定價對各個行業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但核心是通過各個主體配額的缺口或盈余對其成本收益產生直接的影響。碳定價的產生,將有助于引導高碳排放制氫工藝向綠色清潔制氫工藝轉變。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改變高碳排放制氫工藝的成本結構。隨著傳統化石能源制氫相關行業被納入到全國碳交易市場,相關行業也將受到碳排放的約束。在明確的碳價格信號下,負外部性被量化后有望逐步內部化、成本化,倒逼企業向清潔制氫工藝的轉變,同時影響相關企業的投資行為。比如在目前歐洲高達90歐元的碳價格水平下,天然氣制氫在投資初期就要考慮是否要使用碳捕捉與碳封存技術。
《氫能平價之路》研究表明,當二氧化碳成本在50美元/噸時,至少30%的傳統化石能源制氫將轉為清潔氫。未來要加快研究將碳定價納入氫氣定價模型中,編制清潔氫價格指數,提升清潔氫的市場競爭力。
二是改變清潔氫的收益結構。按照《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以下簡稱“CCER”)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
清潔氫尤其是可再生氫相比于傳統化石能源制氫,具有天然的減排優勢,也具備開發為CCER的條件。通過全國碳市場為清潔氫提供額外的市場化收益,有助于改變其收益結構,有力支持清潔氫的投資。未來要加快建立完善的清潔氫認證體系,基于《低碳氫、清潔氫與可再生能源氫的標準與評價》建立第三方評估機構備案制度,將清潔氫減碳納入到CCER體系中,從碳市場給予直接獎勵。
作為來源廣泛、清潔無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氫能是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理想互聯媒介,是實現交通、工業和建筑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的重要技術路徑。合理的碳價格信號將有助于積極有序推動有規模有效益的氫能產業發展,引導高碳排放制氫工藝向綠色清潔制氫工藝轉變。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的逐步擴容和制度完善,有必要抓緊推動氫市場和碳市場的融合,實現氫碳協同發展。